首页 > 百廿历程 > 故事 > 正文

我和姥爷是校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作者:段路晨        来源:

2007年盛夏,在西北大学建校105周年前夕和高考制度恢复30周年之际,18岁的我幸运地以第一志愿和第一专业被西北大学录取,更巧合地是我和姥爷进入西北大学就读的时间刚好相距整整六十个春秋。当通过电话将网上查到的录取喜讯告诉姥爷时,我第一句话就是:“爷爷,我们是校友了!”

在我出生的前一年,姥爷张颐由陕西省粮食作物研究所书记的岗位上离休。上中小学时,我就曾多次听姥爷谈及他六十年前在西北大学求学的情景——1947年,姥爷考入了国立西北大学生物系。当时的西北大学虽地处国统区,但马列主义之花已悄然在校园里绽放。向往光明的姥爷在攻读学业之余,常和进步学生一起接受地下党组织的教育,传看了《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当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红色小册子,并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49年初,受学校地下党的号召,姥爷和8名校友冒着风雪徒步夜行从三原冲破国民党武装封锁线, 经中共关中地委所在地旬邑的马栏,步行北上七百余里、历时一周抵达陕北,在延安大学继续学习,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得知我接到西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后,年逾八旬的姥爷特意和姥姥从杨凌赶来为我送行。欢聚之余, 姥爷再度回首往事:解放前夕,西北大学就座落在西安小南门外即现在的北校区位置,周围全是田野,极为荒凉。由于国民党政府忙于内战,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条件都十分简陋:不大的校门、窄窄的通道、低矮的教室、狭小的宿舍、单调的伙食和校园里不高的小树……时局的动荡、经济的萧条,导致学生不多,理科的人更少,姥爷原名张超凡,他所在的班级仅有6名学生(五男一女),其中秦振栋同学后任西北大学教授,现已八十有余依然健在。姥爷的老师有李忠宪、吴养曾教授等,其认真的教学、扎实的知识至今让他记忆犹新。姥爷选修的“胚胎学”任课老师王大中教授只带了他一个人,可依然耐心细致,严谨的治学精神着实令人赞叹!谈到这里,姥爷万分感慨地说:“那个特殊的年代正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之际,为了让劳动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我们才毅然选择了革命!经过了六十年的奋斗,新中国走进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代。你一定要把握机遇、珍惜时光、刻苦学习、超越前辈!”

带着长辈的期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我于2007818日走进了神往已久的西北大学,并有幸参加了西大历史上的首次新生军训。起初,我极不适应训练的艰苦和思乡的孤独,晚上和家人通电话时还掉了眼泪。父母用姥爷投身革命的经历教育我要作展翅蓝天的雄鹰,不要学贪恋安乐窝的蓬间雀,并通过电话、短消息勉励道:“穿上军装就是一个军人,相信你能战胜自己,不能当逃兵!”于是,我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14天的军训生活,我的灵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礼。训练之余,爱好唱歌的我根据爸爸创作的一首尚未公开发表使用的进行曲旋律,根据自己真实的体会,逐渐填出了《穿上军装就是一个兵》的一段歌词。骄阳烈日下、冷冷风雨中,每当有丝毫动摇的时候,我的眼前便浮现出姥爷当年徒步去延安追寻革命圣火的情景,同时在心里为自己反复默唱:“一身国防绿,头顶五星红。飒爽英姿多豪迈,军歌嘹亮步伐坚定。祖国的重托,父母的叮咛,铭刻心中,历经风雨拥抱彩虹。穿上军装就是一个兵,汗洒训练场,为人民献忠诚。穿上军装就是一个兵,我们顽强拼搏,军训学英雄,团结打先锋!”

2007级新生军训总结汇报大会上,我和同学们精神抖擞地参加了分列式阅兵和匕首操表演,聆听了军训师和学校领导的讲话。热血沸腾之际,脑海便奔涌出新的感受,经过多次修改,终于完成了第二段歌词:“一身青春绿,头顶太阳红。百炼成钢不怕苦,军旗飘扬众志成城。超越自我,放飞真情,明德尚行,优良传统发扬继承。穿上军装就是一个兵,一段从军梦,人生的指路灯。穿上军装就是一个兵,我们牢记校训,公诚勤朴,书山勇攀登!”

这首延续着姥爷和无数前辈孜孜以求革命精神的歌曲不胫而走,在部分同学中得以传唱,后经文艺部一名学姐的推荐,以小合唱《西大军训之歌》的形式列入了文学院“迎新晚会”的节目单,我还受命教唱排练并参与演出。

开学后,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我于96日随文学院新生参观了北校区校园、图书馆、校史展览馆以及历史博物馆。历经百年风雨的西北大学,走过了曲折而艰辛的道路——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到1915年的陕西法政专门学校,从1937 年的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到1939年的国立西北大学,从新中国初期的高教部直属的14 所综合大学之一到今天跻身于全国百所“211 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列……而今,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藏书资料、现代化的管理设施、特色的学科和研究方向、名扬中外的教学科研成果、众多的文艺社团和多彩的课外生活等等,无一不昭示着“公诚勤朴”的西大精神!

百年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姥爷曾在此就读,是我首选报考西北大学的主要原因!记得刚踏入南校区, 我在感叹学校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的同时,也曾遗憾眼前只有一株株小树而缺少铭刻历史的老树。不知是谁说过:树木是历史的最佳写照。新世纪今天的古城墙外,北校区四周的繁华早已取代了昔日的荒凉,我在老校园里看到了不少参天挺立、郁郁苍苍的大树,想必有不少该是姥爷当年目睹的小树吧?它们和少数保留下来的老建筑一样,见证了西大的沧桑变迁!由此想来,再过六十年,我所就读的南校区的小树也会同样亭亭如盖,它们终将记录下西大未来的辉煌!

一百年一个世纪,六十年一个花甲,中国人习惯逢五逢十纪念历史大事。在西北大学105周年校庆到来的前夕,姥爷又一次为我讲述六十年前曾在西大的学习生活,但愿六十年后的我也能披着满头银发为自己的儿孙讲述西大一步步的发展。可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岁月里,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那就是——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发扬前辈的优良传统、秉承“公诚勤朴”的校训,今天发奋读书、桃李芬芳,明天报效祖国、造福人民! 只有这样,才无愧于“西大学子”这一光荣的称号!

祝福西大!105周年生日快乐!—— 这是我和姥爷两位相距六十载的“西大学子”共同的心声!

                                   2007.9.于西大

(此文200710月荣获共青团西北大学委员会、西北大学《木香》杂志社联合主办的“西北大学105年校庆征文”一等奖,并发表于《木香》杂志第十七期“校庆”特刊上)

【作者简介】段路晨,西北大学文学院2011届毕业生,现为陕西省歌舞剧院编剧,西安市百名优秀青年文艺人才。著有个人文集《等待花开》《缘起西大》《一路晨光》,长篇纪实文学《跤坛谱春秋》。

上一页:缘起西大

下一页:少帅的礼堂